《早期儿童发展》杂志专家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
发布日期:2021-04-07 浏览次数: 字体:[ ] |
2021年3月30日,由中国儿童中心主办的《早期儿童发展》杂志专家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本次专家研讨会邀请了教育、卫生、心理、医疗、妇幼保健等多领域的专家,旨在搭建一个思维碰撞、分享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明确《早期儿童发展》的办刊宗旨、栏目设置及组织架构等相关内容,为创刊做准备。 与会专家合影 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杨彩霞首先介绍了与会专家以及研讨会的背景。当前,婴幼儿照护服务和儿童早期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早期儿童发展》杂志应运而生。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儿童中心发展的历史脉络,并重点介绍了中心文化出版和儿童早期发展的相关工作。《早期儿童发展》由《父母世界》转型而来,这一转型得到了国家出版总局的认可。中心杂志社的工作人员进一步阐述了前期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办刊思考,包括办刊宗旨、读者对象、栏目设置和出版形式等内容,期望能够打造中国首本早期儿童发展的核心学术杂志。 苑立新主任介绍中心出版工作 《早期儿童发展》批复函 杨彩霞副主任介绍研讨会背景和目的 研讨过程中,与会专家纷纷建言献策,围绕早期儿童发展内容领域、办刊宗旨、栏目设置等内容发表看法并提出建议。上海浦滨儿童医院院长、我国发育行为儿科创建人金星明教授表示对中国儿童中心创办《早期儿童发展》杂志感到非常兴奋,她指出,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国际国内的共识,我国在这一领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基础,这本刊物要“发出中国的声音”。 金星明教授发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司王克让处长认为,办刊要坚持道路自信,儿童早期发展相关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厘清,如何本土化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东南大学禹东川教授提出,这一领域涉及教育学类、心理学类、儿保、医学等丰富的内容,《早期儿童发展》杂志要凸显医教整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高级项目专家陈学锋博士提出,刊物要思考如何体现儿童发展跨学科的性质,从封面设计到栏目设置都要体现学科融合,今天的研讨会与来自各领域专家的见面,就是一次盼望已久的融合。 王克让处长发言 禹东川教授发言
中国妇幼保健学会托幼机构健康专委会黄欣欣主任分析了办刊可能会遇到的挑战,比如新媒体时代纸媒的生存问题、疫情带来的影响等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儿保组王惠珊主任提到,杂志要体现学术性、专业性和融合性,建议开辟专栏讨论,还可以联系一些国际杂志的文章。 来自不同地区医学界的专家也贡献了宝贵的观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科章依文主任提到了要进一步明确读者定位,高度的理论和实践之间要有转化。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池霞表示,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国家首批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有临床转化为研究的经验和团队,愿意积极参与杂志的组稿工作。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发育行为儿科贾飞勇主任建议,突出医教整合的特色,儿童早期可以拓展到8岁。上海浦滨儿童医院负责人叶建光也提出,希望在栏目设置里面体现医教整合的交流。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刘昊认为,刊物的定位还需明确,科研生产知识,科普传播知识,二者兼具有一定难度。浙江杭州阿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马舒建提出科研和科普并不矛盾,杂志专栏可以考虑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的内容,聚焦不同省市在早期儿童发展领域的政策和实践。 研讨会明确了《早期儿童发展》的办刊宗旨,本刊将以服务于早期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实践为导向,厘清基本概念,倡导理论与实践结合,凸显多学科、跨学科整合,以儿童综合性发展为目标,凸显“医教整合”的特色,为国家和各部委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建议,在早期儿童发展领域发出中国声音,指导儿童营养、健康、回应性照护、安全保障和早期学习等领域的实践,引领相关学科研究和实践的跨越式发展。 最后,杨彩霞副主任感谢与会专家百忙之中来参会,并表示在相关部门领导的指导下,在各领域专家的通力合作下,有信心将《早期儿童发展》杂志办好,这也是中国儿童中心一直以来的情怀,为中国的儿童发展事业贡献力量,发挥好引领示范的作用。
|
|
|